热点快讯

港交所推“科企专线”提前触达潜在上市企业 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企业估值

栏目:热点快讯 日期: 作者:seo998 阅读: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魏官红    

“近年来我们发现科技突破非常迅速,而且国家也十分支持和鼓励创新。我们注意到,因为是创新科技领域,在几年前设计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8C章(特专科技公司)等上市规则的时候,未必能完全满足最前沿科技企业的需求。”今年4月底,香港交易所(HK00388,以下简称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如是解释筹备开通“科企专线”的原因。

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创科被视为香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新产业,港交所近年来也在持续放宽对科技及生物科技等公司的上市门槛与限制,这背后是其希望持续巩固香港作为创新和快速增长的科技公司首选上市地的优势。

“科企专线”在今年年初就被写进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度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

5月9日,多位熟悉香港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科企专线”可以视为对18A、18C的补充和升级,解决了此前规则未覆盖的痛点。相信“科企专线”能够吸引更多科技公司,打消它们的一些顾虑,选择港股上市。香港不仅拥有丰富的国际投资者资源,还能直接联通吸引内地投资者,这些是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等地的证券交易市场都没有的优势。

今年2月26日,在香港特区政府新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发布会上,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港交所正积极筹备开通“科企专线”的相关提问时就表示,部分科创企业在上市申请之前可能会就一些比较大或者比较重要的监管问题进行咨询,基于此考虑,希望给予发行人更多灵活性,让相关企业在前期,也就是还没有上市申请之前,能够有一个更有效的预沟通安排。

在次日(2月27日)举行的港交所2024年度线下业绩会上,陈翊庭在现场详细解释道,关于“科企专线”服务,源于港交所对市场需求的深度观察,这类企业备受投资者青睐。但港交所在服务过程中发现两类核心痛点:其一,部分企业对规则适配性存在疑虑,例如申请18A、18C章节豁免时缺乏确定性;其二,技术价值传递存在障碍,企业担忧其创新成果难以被上市审核部门充分理解。

“所以,我们为这类企业制定了这套专线服务,有一套专业的班子可以服务好它们,在企业上市筹备期提供‘一对一’规则适配指导,不用担心递了表批不出来等情况;另一方面也起到推广作用,有部分高科技企业反映投资者可能不太看得懂技术,我们因为大量接触投资者和企业,可以起到撮合的作用。”陈翊庭表示。

5月9日,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投研总监袁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科企专线”专为特专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发行指引,能够吸引更多科技公司打消一些顾虑,选择港股上市。

对比过往,港交所对特专科技公司的政策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力度也在持续加大。18A诞生于2018年,18C则在2023年正式推出。2024年8月,港交所又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门槛下调。如今,再度加码推出“科企专线”。

华坊咨询评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珏瑜对记者表示,保密申请是“科企专线”的一个关键突破。为什么有些企业之前不选择18C、18A上市呢?因为一旦提交上市申请,企业就要把很多信息披露出来,而进行披露是在港交所上市的原则,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交代。但在科技领域,企业有很多保密性、创新性的内容,一旦披露就可能失去价值。

“保密申请就是针对这一痛点的改进和突破。但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毕竟科技企业最值钱的就是专利和商业秘密。如果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不用披露太多保密信息就能达到上市效果,比如在上市后再披露技术细节,或者一些和上市风险无关的信息可以暂时不披露,我觉得这可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更安心地上市。毕竟一旦出现侵权问题,对公司影响很大。”罗珏瑜分析称。

记者从港交所了解到,港交所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徐经纬近日表示,2025年新股市场的主要趋势包括新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科技独角兽。“我们认为香港市场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上市平台,希望香港市场能迎来更多来自这些领域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自港交所推出18A、18C等上市规则以来,相关企业在2024年贡献了80%的市场融资额。

罗珏瑜分析认为,18A、18C已经被推出多年,但还是有很多科技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没在香港市场上市,而是去了美国。她认为“科企专线”就是针对这些痛点进行制度创新,也希望能重新挖掘科技企业的价值。很多公司谋求上市都十分看重估值预期,这些公司也希望尽可能体现自身价值,如果企业估值不够,上市就比较困难,找投资者也难。

“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是国际金融中心,还有沪港通、深港通这些互联互通机制。相较于新加坡交易所,港交所面向的投资者群体更广泛,内地很多投资者有渠道可以投资港股股票。很多内地的科技企业也喜欢选择港交所,就是因为能看懂中国科技企业价值的投资者(大多)都是来自内地,这是新加坡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都没有的优势。而且香港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相对较高,和新加坡市场比起来更是如此。”罗珏瑜表示。

今年一季度,港交所有16个交易日成交量超过3000亿港元,多只期货及期权合约的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张数均创单日新高。同时,新股市场融资额位列全球前五,并迎来自2021年4月以来融资额最大的两宗再融资发行。第二季度以来,港交所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保持稳健,共有120宗申请正在处理中。

对比前两年,袁梅感受到港交所又热闹起来了,现在除了内地的大型科技企业,还有很多新兴科技企业、AI(人工智能)独角兽纷纷赴港上市。这两年,地平线机器人-W(HK09660)、优必选(HK09880)、速腾聚创(HK02498)、越疆(18C上市,HK02432)、英诺赛科(HK02577)、晶泰控股(18C上市,HK02228)等二十多家AI公司在港股发行,IPO和再融资都很活跃,是港交所不断优化上市制度的受益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关键词:

相关资讯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